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化,各方合作成果正不断展现。截至去年,我国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重要项目陆续落地。
值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去年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办一周年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汪礼俊。他认为,当前,“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国家和区域在产能、投资、数字丝绸之路等多方面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战略对接不断深入。当前,各方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顺利进行。
“一带一路”亮点与阻碍并存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方面有哪些亮点?
汪礼俊:总体来说,我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机制合作成果丰硕,一批重要项目落地并得以顺利推进。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园区和互联互通建设纵深推进,海上合作步入加速期;双向贸易增幅显著,跨境电商成外贸发展新增长点;多双边合作基金快速推进,产业投融资持续加码。
中国经济时报:在产能合作形势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还面临着哪些阻碍呢?
汪礼俊:“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风险性的系统工程,面临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地区)开展产能合作的时候,不仅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而且由于自身机制、技术与国际化能力存在不足,使得产能的国际合作之路充满挑战。
一是我国与国外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不兼容。境内外产能合作技术标准不对接也成为我国企业进入目的国的阻碍之一。主要是因为欧美工业技术标准大行其道,特别是在电力、石油炼化、交通运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企业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难以进入市场。一些国家电力项目甚至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中国标准,而是采用日韩或欧美标准。
二是信息服务平台等服务体系欠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国家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项目参与方众多,然而与企业“走出去”相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这些都导致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合作时难以获得高质量、精准性强的服务和信息,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经营活动时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
三是企业国际化能力不足成为重要短板。我国企业在跨国产能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有关。跨国产能合作涉及各国法律、汇率、财会制度及各种复杂因素,而企业只有拥有完备的熟悉国际市场分析、商务规则、法律法规、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等人才队伍,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中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四是工业产品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大,急需提高保护力度。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我国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设施,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基地、园区“走出去”成效显著,但由于对工业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匹配,高科技装备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安全防护产品与服务。
五是境外各类风险长期存在且缺乏风险防控。“一带一路”国家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比中国还要低,多数国家主权信用状况不佳。尤其是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基础薄弱,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与宗教风险叠加,使得企业海外投资合作面临多重风险,在外人员与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五方面举措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积极应对阻碍和挑战,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推进?
汪礼俊:首先,积极利用外部力量,实现合作共赢。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重视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经验谙熟的国际公司、相关金融机构等合作,部分规避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外汇风险、治安风险等。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本土采购力度,尽可能地雇用当地员工,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争取当地民众与社会势力的支持。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优先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路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合作。同时,加大对海外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等因素的投入力度,使企业声誉、信誉通过良好的安全记录和高质量的项目标准而得到提升。
其次,强化信息服务能力,构建内外一体的服务体系。详细分析企业需求,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的跨国产能合作的情报平台与情报网络体系;研究建立跨国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库,向相关企业提供境外项目信息;深入挖掘分析工信领域国际合作大数据资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的第三方咨询、评估和培训服务。
再次,加强“属地化”运营,创新商业运行模式。一是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本土采购力度,尽可能地雇用当地员工,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争取当地民众与社会势力的支持。二是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优先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路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合作。三是加大对海外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等因素的投入力度,使企业声誉、信誉通过良好的安全记录和高质量的项目标准而得到提升。四是积极推进“两国双园”模式,以及“两国多园”“多国多园”模式,响应各国需求完善公共产品供应,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园区为载体鼓励企业“抱团式”开展“集群式”国际产能合作。
第四,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工业信息安全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重要性。针对社会意识不强烈、国际产能合作中忽视工业信息安全的现状,要通过展会、论坛、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提升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对工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加强宣传培训,深化大局意识、推动企业在工业系统设计阶段提前加入信息安全;加强政策引导宣贯,明确工业信息安全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各界安全防护意识。
第五,深化风险评估与管控,强化风险预警。为应对和降低产能合作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要加强对沿线国家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研究。科学评估相关国家投资风险,谨慎选择合作东道国,应作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前置条件。要发挥智库与投资咨询机构作用,开展投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收益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研判投资机遇与挑战,合理制定投资方案。
中国经济时报